:::

【手語學習心得─黃柏禎】聾人的世界──靜默無聲,卻也生機蓬勃、熱鬧非凡

分享到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Line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博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信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twitter(另開新視窗)  

發表日期:111年12月2日

文/黃柏禎 手語名:高個女

作者簡介:

黃柏禎,一九八一年生於府城。自來到民雄中正大學,便與這塊純樸的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自認不是文藝青年,卻讀了非常文藝的中文系。自覺英文不好,於是跑去雙主修外文系。中外文學讀了一圈,發覺深愛還是中文,遂又回到中文系鑽研。碩士畢業後任教華語十餘載,二語教學經驗開啟了對語言研究的興趣,於是在二〇一九年進入語言學研究所就讀博士班,並於此時接觸了聾人與手語。

透過學習手語,開啟了對聾人世界的認識與探索,並願長年積累的華語教學知識與能力,有朝一日能貢獻於臺灣聾人的閱讀教學。

 

方格子也可以看到這篇文章喔: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3894cd0fd897800013d8295

 

圖片2.jpg

聾人導覽 圖/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

溝通是學語言的最大動機

我開始對手語感興趣,正是從接觸聾人開始的。

剛進語言所時,我很快就遇到了手語相關的研究論文。當時的我覺得手語很陌生,離我也很遙遠,先入為主地覺得一定很難。缺少了對手語的認識,讀論文時也總覺得隔著一層紗,朦朦朧朧、似懂非懂。直到2020年,我修了戴浩一老師的「手語與口語的擬象性」,班上有好幾個碩士班的聾同學一起修課,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聾人。看他們比手畫腳地溝通,我開始感到好奇。

有天下課時大家在休息,聾同學們還在討論或聊天,我進到教室,突然感到一種「無聲的熱鬧」。那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,我看著熱烈地比著手語的聾同學們,頓時感覺到這個空間非常地熱鬧嘈雜,然而實際上,整個教室卻是非常安靜的,間歇聽到手語表達時的拍擊聲響,反而更加凸顯了空間的安靜無聲。

我驚訝於這種奇特的感受,更深刻地認識到,原來這就是聾人的世界、聾人的溝通──靜默無聲,卻也生機蓬勃、熱鬧非凡

圖片1.jpg

手語繪本《小熊在哪裡》演出 圖/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

所上的聾同學們都非常友善又有耐心,隨著和聾同學相處的時間慢慢增加,我陸續學了零星的手語詞彙,也開始想和聾同學們有更多以及更深入的交流,但不會手語又寫字很慢的我,很快就有了挫折感。直到我看到張榮興老師開了一門初級手語通識課,便鼓起勇氣去跟老師請求旁聽,就這樣踏出了我學習手語的第一步。後來,又因緣際會得知雲林聽語障者協會有開設手語翻譯專業培訓課程,便和同伴一起報名,開啟了我手語溝通、認識聾人文化的道路。

打手語就像模擬重述真實世界

第一次上課那天,我有點緊張,心情忐忑不安。

    2022年六月底,我帶著對手語的粗淺認識,諸如基本手形、位置、移動方向等的基本知識,去到協會上課了。我們的手語翻譯培訓課是全手語課程。第一次上課那天,我有點緊張,心情忐忑不安,擔心萬一我看不懂老師的手語怎麼辦?然而直到老師開始上課,我緊張的心情才慢慢安定了下來。我確實不能完全看懂老師的手語,但是手語的高度擬象性使得打手語就像模擬重述真實世界一樣,總能猜個五六成,加上班上好多認真又熱心的同學們,總會適時給出一些零星片段的翻譯,便能懂個七八成,上課學習夠用了。

圖片3.png

手語班同學一起上台練習 圖/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

課堂上老師會讓我們做許多練習,也輪流讓我們上台打手語練膽量。台下負責口說對話內容的同學有時會靈機一動臨時來個替換練習,對話架構套用了不同的主題詞彙,對話風格瞬間丕變,逗得全場哄堂大笑。我一開始上台的時候,總是非常緊張,後來發現其實同學們都會在台下適時打pass相助,逐漸地也就生出一些安全感和信心來。有趣的是,手語沒有「偷偷」打pass這件事,但凡想用手語打pass,那只能是光明正大的!如同某次週六課程請來的手語翻譯員所分享的,手語沒有說悄悄話這回事一樣。這是我又一次從語言學習的過程中,感受到聾人文化與聽人文化差異的經驗。


圖片4.png

手語班同學互相討論 圖/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

手語雖然沒有聲音,但也有屬於手語視覺上的洋腔洋調呢!

    黃麗馨老師是個教學認真又活潑風趣的老師,她總是鼓勵我們要多練習,透過簡單的問答引導和對話架構,讓我們大量練習用手語進行生活會話和自我表達,又使我們從中得到更多日常生活的詞彙補充。此外,老師也會仔細地幫同學們糾正手形、方向、位置等等的細節,通過老師的糾錯和比較,我才發現自己看不出來的差異,原來在手語上是有所區別的。我因為不習慣操縱控制手指,在打手語時總有一些手形上的小誤差,想來大概就像是外國人剛開始學中文時,發音不標準那樣。原來手語雖然沒有聲音,但也有屬於手語視覺上的洋腔洋調呢!學手語就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,有許多新奇的體認,但在更深入瞭解之後,又總是能看見手語和口語同為語言的共同點。


圖片5.png

90個小時的手語課畢業啦 圖/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

理解差異與尊重多元

總結這段時間學習手語的經驗,我想說:學手語真的非常有趣!透過學手語而接觸與認識聾人文化,我才發現許多聽人世界理所當然的生活模式與思考方式,在聾人世界完全是不一樣的。這種種的差異,小到鬧鐘、門鈴與上課鐘聲,大到社會公共設施與資訊傳播,都是一種聽人與聾人之間的文化差異與衝突。

學手語,不只為了聽人族群能更好地與聾人族群溝通,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手語進而認識聾人文化,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開闊視野、更好地理解差異與尊重多元。